10月1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香港特区立法会综合大楼会议厅发表《行政长官2024年施政报告》。主题为:“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在人才政策及企业发展都有一系列优化措施。
抢人才
引进全球人才一直是港府施政报告的重点内容。港府自2022年底推出新版人才输入机制,至今共收到超过38万宗申请,约16万名人才偕同家人抵港,有效补充了香港的劳动人口。但在未来五年,各行业人力短缺估算约18万人。为了建立优质人才库配合经济发展,香港政府将革新输入人才机制:
更新「人才清单」,加入推动「八大中心」所需的人才。
这八大中心分别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亚太区国际法律、促成交易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扩大 “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 大学名单至198间。
加入13间海内外顶尖大学(内地9所+海外4所)至198 间,内地9所大学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
原13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
至此,内地有22所大学可以直接申请落户香港。
高收入人才首个签证期限由2年延长至3年。
针对年收入250万港币以上的高端人才,香港政府将其首个签证期限由2年延长至3年。
在「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下增设机制。
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推进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香港。
引进人力极短缺的指定技术工种专才。
在应对技术工种短缺问题方面,香港政府对“一般就业政策”和“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进行了优化,设立了专门的配额,吸引年轻、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来港发展。
延长IANG签证。
港府之前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允许香港本地大学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循「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申请IANG签证来港就业,有关安排为期两年。新的《施政报告》指出,将会延长上述安排,为期两年。
高效“留人才”,助力职业配对
「人才服务办公室」(简称“人才办”)将强化线上服务平台,提供包括薪酬、税务、教育和签证在内的全面咨询服务,拓展合作伙伴网络,并与业绩及雇主团体共同举办线上和线下的招聘会,以促进职业匹配。此外,人才办将定期组织国际人才论坛,并开展海外宣传活动。
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
即日起,容许投资住宅物业,该物业成交价须为5,000万港元或以上,投资于房地产获计算入投资总额上限为1,000万港元。另外,明年3月1日起,透过申请人全资拥有的合资格私人公司的投资可计入合资格投资金额内。
增加家族办公室税务宽减种类
香港目前有2,700间单一家族办公室。
业界预计香港将在2028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香港政府将全力推动更多环球资金在港管理,促进私募基金透过港交所开拓新销售渠道并增加基金及单一家族办公室享有税务宽减的合资格交易种类。
支援中小企业发展
还息不还本
容许「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的借款企业(包括就现有在八成、九成和百分百特别担保产品下已批出的贷款,以及在八成和九成信贷担保产品下新造贷款)申请最多12个月「还息不还本」,并将八成和九成信贷担保产品的最长贷款担保期分别延长至十年和八年,同时向两种担保产品下新造贷款提供「部分本金还款」选项。金管局亦正积极考虑就银行资本要求提供弹性,促进银行为中小企提供融资。
向「BUD专项基金」注资10亿元支援中小企业升级转型
施政报告上还提及将向「BUD专项基金」注资10亿元,支援中小企业发展并获加快处理。通过BUD基金(全称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的专项基金)协助中小企升级转型和拓展新市场,包括扩大「电商易」的地域资助范围至东盟十国,并更针对性资助企业推行绿色转型项目。
支持中小企数字转型和把握电商机遇
扩大数码港「数码转型支援先导计划」的涵盖范围,由零售及餐饮业延伸至旅游及个人服务界等,一对一形式资助中小企数字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