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工业贸易署发布重磅消息,对“发展品牌、升级转型及拓展内销市场专项基金”(BUD专项基金)进行重大调整。此次调整旨在以更聚焦和可持续的方式支援中小企业发展,在香港商业领域激起千层浪,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图片来源:摄图网
BUD专项基金设立于2012年,长期以来致力于资助香港企业推行品牌发展、升级转型和拓展内销等项目,助力提升企业在内地及其他自由贸易协定经济体和投资协定经济体市场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在过去,不少企业借助该基金实现了飞跃发展。例如,一些从事制造业的香港中小企业,利用基金引入先进生产设备与技术,成功实现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和产品质量的优化;还有一些贸易企业,凭借基金资助开展市场调研、参加国际展会,成功拓展了海外市场,打开了新的销售渠道。
政策调整内容
此次政策调整,内容涵盖多个关键方面。如下:
资助比例
由总核准开支的1(政府):1(企业)调整至1:3.即政府资助比例从50%降至25%。审计费用也适用此比例。
首期拨款
由核准政府资助额的75%调整至20%。
单个项目资助上限
一般和“电商易”每个核准项目的资助上限由100万元调整至80万元,并限制申请企业在任何时间所获批的政府核准拨款总数不超过80万元。
申请频率
限制申请企业每3个月最多可以提交一宗一般申请和一宗“电商易”的申请。所有新申请将于申请企业就其已完成的项目履行责任后才获处理。
可获资助项目调整
增设新业务单位及增聘员工的可获资助开支范围,如增设内地新业务单位的租金最高补贴3个月,增聘员工的可获资助周期为6个月。明确投放广告和建立网上销售平台的管理费用的资助期限,均为6个月。
对企业有何影响
从积极角度看,政策调整有其正面意义。虽然资助比例和拨款额度有所变化,但申请频率限制的放宽,即从原来每6个月可递交一项“BUD专项基金——申请易”的申请,改为每3个月可递交一项,为企业提供了更灵活的申请时间安排。企业能更及时地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发展需求提交项目申请,加快项目推进速度。而且,在“BUD专项基金”申请指引中明确,在合资格市场成立新业务单位的专业服务费用也可获资助,帮助企业降低拓展新市场的成本,鼓励企业积极开拓新领域。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此次政策调整也给企业带来诸多挑战。资助比例降低和首期拨款减少,直接加重企业资金压力。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充足的资金储备,或者寻找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对企业项目规划和执行能力要求更高。在有限的资助额度下,企业必须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项目预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把控项目进度和质量,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项目并达到预期目标,否则可能影响后续申请。
面对这些变化,企业需要积极应对。在资金筹备上,除了自身积累和银行贷款,还可探索引入战略投资者、申请其他政府扶持资金或参与行业合作项目等方式。在项目规划方面,要结合市场趋势和自身优势,制定详细、可行的项目方案,明确项目目标、实施步骤和资金预算,避免盲目投资。注重提升项目执行能力,加强团队建设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此次香港BUD专项基金政策调整,既为香港中小企业带来新机遇,也带来不小挑战。企业唯有深入理解政策内涵,积极调整战略,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卓信企业提供国内外公司注册、银行开户、年审报税、代理记账、商标注册、ODI境外投资备案等代理代办服务,如果您有这方面业务办理需求,欢迎随时咨询我司在线客服!